釉,是一个伟大的发明,首先是漂亮,釉仿佛是瓷器美丽的外衣,遮盖了胎体的粗鄙,有的白如玉,有的绚丽多姿,釉也是对瓷器胎的装饰和保护,增加了瓷器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。

  我国历史上,人们曾经对釉的重视,甚至要超过瓷胎本身,比如五大名窑,除了定窑重瓷胎的白净以外,汝,官,哥,钧,等都重视釉色,而对瓷胎却要求不严,比如汝瓷赖以成名的天青色和开片,以及钧瓷被人激赏的窑变,都是釉的结果。

  

  中国陶瓷的釉的颜色,多种多样,大致可以分为:

  白釉、黑釉、钧釉、青白釉、白釉黑彩、乳白、金属釉,釉里红

  青花、粉彩、珐琅彩、晶彩、结晶釉、斗彩、古彩、墨彩、水点桃花、珐琅彩,不胜枚举。

  按照烧成工艺,主要分为:

   釉上彩

  

  釉上彩是指,在上过釉,已经烧成的素瓷器上,施以彩绘,然后再低温烧一次,使色彩凝于釉面之上。最早出现在宋代。

   釉下彩

  

  直接在素坯上作画,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,接下来用高温烧制而成,彩绘在釉面之下,如隔一层玻璃,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都极佳,画面永不脱落。大多数餐具茶具皆为釉下彩。最早出现在唐代。

   釉里红

  

  用氧化铜为颜料,在瓷胎上作画,然后罩上一层釉,最终烧制出白底红花的效果,最早见于元代的景德镇。

   斗彩

  

  在素坯上用氧化钴为原料勾勒出花纹的轮廓,施釉后烧成瓷器,再用多种色彩填充在青花的轮廓线内,然后低温固色,最终呈现出釉下的青花同釉上的色彩争奇斗艳的效果,所以叫斗彩,出现于明代成化年间。

   开片

  

  开片,就是冰裂纹,是因为瓷器的坯和釉的收缩比不同而形成的一种现象,最早被认为是釉的缺陷,后来人们从中发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,又设法控制和追求这种开片效果,哥窑就以开片著称。

   青花

  

  釉下彩的一个品种,主要以氧化钴为着色剂,在瓷坯上作画,然后施以透明釉,经过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,最后呈现出白底青花的效果,元明清的主打品种,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作。

  唐三彩

  

  唐三彩其实属于釉陶器,盛行于唐代,在素坯上涂以不同的颜色釉,经800度低温烧制成色彩惊艳的艺术品,三彩指多彩。

  想品味更多中国传统文化,请关注公众号:那年故事